脱贫县一边还贷款,一边花71亿建起了
4层喷泉的“鲤鱼跳龙门”水景,削掉真山建的假山瀑布群……
这不是大都市的星级酒店,而是陕西摘帽不久的深度贫困县商洛市镇安县的一所新建中学。而这所“豪华中学”背后更有令人质疑之处。
新华社记者邵瑞摄
总的来说,学校建漂亮点甚至华丽点一般不会受太大质疑,毕竟“再穷不能穷教育”。但“新华视点”记者调查发现,镇安县年地方财政收入不足2亿元,而这所中学总投资高达7.1亿元并由此导致债台高筑,让人不仅对其“豪华”外表下是否是“形象工程”变种存有困惑,更对部分校领导办公用房有超标的嫌疑疑窦丛生。
贫困县的“豪华”校园:
花费余万元削山造假山瀑布水景
多个领导办公室面积疑似超标
为解决城区学位不足问题,年起,镇安县开始建设新镇安中学项目。新校址位于镇安县永乐街道太平村,距县城约14公里,已于近期交付使用。校方介绍,学校占地亩,总建筑面积12.9万平方米,计划容纳名学生。
记者日前实地走访发现,镇安中学新址共有教学楼、宿舍楼、餐饮楼、体育馆、教师公寓等主体建筑24栋,设置个教学班,极大改善了山区教育条件。
但校园内比较显眼的是一些与教学无关的设施:从气派的仿古牌坊式大门进入校园,4层喷泉水景沿步道拾级而上,16尊石刻鲤鱼分布两侧,一方约8米长、1.5米高的校训大理石碑位于喷泉尽头。据学校工作人员介绍,该水景取“鲤鱼跳龙门”之意,从西安拉来的校训石碑就花费了五六万元。
穿过学校行政楼巨大的方形拱门,三重檐攒尖顶、以天坛祈年殿为原型的图书馆建于高台之上。建筑内部设有一些阅览室,但空间利用率低,偌大的挑高中庭内仅摆放了一张沙盘。
校园内,除随处可见的石砌栏杆外,每栋建筑均有仿唐式建筑屋顶。西南角一处长约50米、落差15米左右的多级瀑布群上建有凉亭,四周有假山、水车、栈道、水景、石拱桥等。
新华社记者邵瑞摄
镇安中学筹建处相关负责人介绍,假山瀑布水景花费余万元,并为此削平部分山体,建设防滑坡挡墙。全校附属工程绿化带、管网共计花费余万元。
行政办公楼内部设施也颇为扎眼。挂有“副书记”门牌的办公室目测面积超过30平方米,另一间挂有“课管处主任”标牌的办公室目测面积在30平方米左右。
根据《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》,县级机关县级副职办公室面积不得超过24平方米。镇安中学作为副县级单位,“副书记”“课管处主任”等的办公室面积明显超标。
此外,在总面积1.4万平方米的学校餐厅,4层有多个包间,红木铺地、座椅扎花、餐具考究。
镇安县委一位干部介绍,之所以要将校园建设为仿唐式建筑风格,是由于当地要打造唐文化,以“促进文化和旅游融合”。
去年地方财政收入仅1.78亿元
需连续12年每年偿还余万元贷款
早在年2月,教育部就发出《关于勤俭节约办教育建设节约型校园的通知》,提出要按照朴素、实用、适用和节约资源的原则建设学校校舍,严格控制校舍建设项目的造价标准,不得搞豪华装修,坚决杜绝“豪华校门”“豪华办公楼(室)”等。
国务院办公厅年8月印发的《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结构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的意见》明确,坚持厉行勤俭节约办教育,严禁形象工程、政绩工程,严禁超标准建设豪华学校,每一笔教育经费都要用到关键处。要尽力而为,量力而行,不搞“寅吃卯粮”的工程。
新华社记者邵瑞摄
据记者调查,镇安中学项目总投资达7.1亿元,镇安县需连续12年、每年至少偿还余万元贷款。
学校筹建处相关负责人介绍,镇安中学项目年启动,用地拆迁、三通一平、规划设计等前期费用花费万元。随后,镇安县国投公司与承建方共同投资1亿多元成立项目管理公司,向银行融资3.2亿元,凑齐了项目概算总投资的5.1亿元。
“现在几年过去,决算造价又有变化,目前投资已达7.1亿元。”这位负责人说,除了按概算需连续12年每年向银行还款万元以外,还有2亿元左右欠款。“将来县上拿钱还一部分,再想办法争取上级资金解决一部分。”
作为年5月摘帽的深度贫困县,年镇安县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.78亿元,公共预算支出主要靠财政转移支付。镇安县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》显示,年“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任务艰巨,偿债压力不断增大”。年1月至5月,全县地方税收收入完成万元,较上年同期下降7.2%.报告称,年“政府债务还本付息激增,收支矛盾更加尖锐”。
警惕奢华之风向民生工程蔓延
采访中当地一些干部认为,高标准建学校体现了“再穷不能穷教育”的理念,即使建得超前一些也无可厚非。但一些专家表示,举债办校听起来是个好事,但实际上很多资金并没真正用在改善教学上,造成了资金浪费,也是形式主义,是一种歪曲的政绩观。
镇安中学部分教师反映,在硬件改善的同时,学校师资力量等软件并未得到明显提升。而且,一些规划并不合理,造成了资源浪费。
校方资料显示,学校建有4栋教师公寓楼,其中套为两室一厅一厨一卫,套为一室一卫,所有公寓“席梦思、衣橱书柜、沙发桌椅、餐桌灶具、卫生洗浴、电视宽带一应俱全,可直接拎包入住”。
但不少教师反映,大部分教师家在县城,并不会入住,可能造成公寓楼闲置。而且,新校距县城14公里,每月通勤花销会多余元,增加了教师负担。
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、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民生组组长石英说,学校修得超前一些可以理解,但学校不是景区,超出其实用价值建设仿古建筑、假山瀑布没有必要。
一些专家表示,贫困地区重视教育的初衷值得肯定,但必须量力而行。特别是在建设楼堂馆所风刹住之后,需防止奢华之风向民生工程蔓延。政府在改善教育硬件的同时,更应将资金投向师资队伍建设、人才培养等方面。
贫困县举债7亿建豪华学校
是走向发展教育的反面
过去,我们常拿一些地方豪华的政府办公楼与破旧的校舍进行对比,批评地方不重视教育发展;现在,一些地方却以发展教育为名,建设豪华学校,大搞铺张浪费,同样是走向了发展教育的反面。
在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,建设豪华学校,大搞景观工程、形象工程,不是对教育的真正重视,反倒是对教育的伤害。为建豪华学校大肆举债,“寅吃卯粮”无疑会透支未来投资发展教育的资源和空间。
更直接、更现实的影响在于,硬件的过度投入不仅无助于提升教学质量,反而会限制当地改善教师待遇,甚至缩减课程改革、教学改革、教材建设等方面的投入。比如,镇安中学部分教师就反映,在硬件改善的同时,学校师资力量等软件并未得到明显提升。
从媒体的相关报道来看,虽然教育部多次发文明确要求“不得搞豪华装修,坚决杜绝‘豪华校门’‘豪华办公楼(室)’等”,“坚持厉行勤俭节约办教育,严禁形象工程、政绩工程,严禁超标准建设豪华学校,每一笔教育经费都要用到关键处”。但个别地方建设豪华学校的冲动似乎依然强烈,在这背后是错误的教育观、政绩观,更有可能存在工程利益输送。
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,要加强县城学校建设,这对于解决城区学位不足、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有重要意义。但同时有专家就提醒,要防止以加强县城学校建设为名,建设超大、超标准学校,不仅浪费教育资源,还破坏教育发展生态,开教育均衡发展的倒车。而从以上案例来看,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。
在加强县城学校建设的背景下,要进一步优化教育投入结构,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,使每一笔教育经费都用到关键处,用在最需要的地方,首先就得规范这类豪华学校的建设。相关的禁令不能停留在纸面上,要进一步明确学校建设标准,同时强化监督,加大问责力度,对违规建设超标准豪华学校的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。
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杨三喜
来源:新华社记者陈晨邵瑞孙正好
原标题:《脱贫县一边还贷款,一边花7.1亿建起了“豪华中学”》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abuoumao.com/hykz/4451.html